染色质外环状DNA研究利器
Circle-seq
-
环状DNA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一种DNA分子形式,如,细菌基因组DNA、质粒、线粒体DNA等。在真核生物中还有一类特殊的环状DNA分子,它们是从正常基因组中分离或脱落下来,游离于染色体基因组之外,以特殊的方式参与生理或病理过程。鉴于它们是独立于染色质之外的DNA分子,便统称为染色体外DNA(ecDNA),由于多是环状形式,因此统称为染色质外环状DNA(eccDNA),报道发现它们存在于多个物种,如,酵母、线虫、果蝇、哺乳动物、植物等。
最初ecDNA的发现,可以追溯到1964年,由 Hotta Y和Bassel A前辈报道发现。他们选择了小麦胚乳和野猪精子进行研究,通过分离细胞核,提取DNA后进行显微观察,发现了游离于染色质之外的环状DNA分子(ecDNA),受限于当时的技术在全基因组水平上的研究未曾有之。
目前研究eccDNA强有力的方式之一是Circle-seq技术,基于质粒提取、酶切消化和高通量测序技术,根据线性DNA和环状DNA结构和化学性质的差异性,将裂解细胞通过柱纯化、去除线性DNA、滚环式扩增,三大步骤进行eccDNA的富集,结合高通量测序获取eccDNA的序列信息(Moller, Parsons et al. 2015)。
关注官方公众号,了解更多详细内容。
ecDNA/eccDNA
-
-
2018年3月,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题为 Circular DNA elements of chromosomal origin are common in healthy human somatic tissue的论文。该研究参照芽殖酵母Circle-Seq 研究eccDNA的方法,对人体组织eccDNA研究方法进行优化。在对样本中的染色体外DNA进行富集后,消除线性DNA以及线粒体DNA,对得到的eccDNA进行循环扩增。分析发现eccDNA在健康的人体组织和血液中很常见,其大小足以携带一个或几个完整的基因,并具有转录活性,推测eccDNA通过转录全长和/或基因片段促使表型产生变异。
本研究选取自16个健康人类的组织与血液样品,这16个人由活跃组(经常锻炼)与非活跃组(不经常锻炼)组成。研究方法参照芽殖酵母Circle-Seq研究eccDNA的方法,优化人体组织eccDNA的研究方法。在对样品中的染色体外DNA进行富集之后,去除线性DNA以及线粒体DNA,对得到的eccDNA进行循环扩增,Circ-Seq以及测序数据的分析。
eccDNA广泛存在于人体细胞
测序数据结果表明,在16个人肌肉样本的中共鉴定出10万多个不同的eccDNA,可以映射到所有的染色体上。长度统计分析发现eccDNA长度主要分布在0.05kb-57.8kb,不管是锻炼多还是锻炼少的人,都存在两个peak,分别位于0.1kb和5kb值左右(Fig.2a,b)。另外,作者在做文库测序之前,提取纯化环状DNA时,在不同来源的DNA样本中插入质粒DNA作为内参。不同大小的和不同浓度的质粒DNA在测序时均可以被检测出,表明实验方法的灵敏度具有可信度。
-
细胞样品
选取新鲜细胞进行细胞计数,液氮速冻后干冰寄送,细胞数目大于1×10^7/份,建议样品制备 2~3 份。
动物组织
选取新鲜组织,质量大于50mg/份,取样时剔除冗余部分,保证组织的单一性,建议取材后用生理盐水漂洗,以去除血渍和污物,液氮速冻,-80℃保存。建议样品制备 2~3 份。
植物组织
选取取幼嫩组织,如嫩叶,根尖,幼苗等,质量大于3g/份,建议取样后用清水漂洗去除污物,纸巾吸干水分后液氮速冻,-80℃保存。建议样品制备 2~3 份。
血液样品
采血时,血清、血浆总体积大于4ml/份;-80℃保存。建议样品制备 2~3 份。
Total DNA样品
寄送的Total DNA量应当 > 10μg,获取total DNA后,务必电泳检验DNA有无降解,-80℃保存。建议样品制备 2~3 份。
具体细节,详询销售或技术人员。